贵州省从江县委书记周崇军在边会案例分享上发言。 尹灵 摄
穿越悠悠岁月,农耕文化源远流长。在贵州省的群山之中,从江县人延续着千年来“种一季稻、放一批鱼、养一群鸭”的传统农耕方式。
贵州省从江县委书记周崇军介绍,“稻田养鱼鱼养稻、稻田养鸭鸭养稻、稻鱼鸭三丰收”的生产模式,既有效缓解了人地矛盾,为当地人们提供了丰富的绿色有机农产品,又有效防止了环境污染,保护了生物多样性。
如今的从江,稻、鱼、鸭和谐共生,形成了一条特有的生物链。当地特色水稻品系从江香禾糯,也带着山水相拥的农耕智慧走向全国各地,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除了流传千年的和谐生态智慧,中华大地上也不乏面对生态挑战的改进与探索。大自然保护协会北京代表处对外事务总监徐欣分享了内蒙古对土地可持续修复及管理模式的探索。
徐欣介绍,过去60年,内蒙古是中国气温变化最快的区域之一,在土地退化方面面临着过去不合理开发利用对自然的威胁,以及发展需求与有限资源在数量和时空上的不匹配。
“为此,我们首先对于保护项目进行了系统设计,支持当地生产方式的转型和升级;开展‘乔、灌、草’相结合的综合修复;还进行了农牧措施的提升,促进乡村的绿色振兴来增绿增收。”
“修复只是保护的一个环节,如何继续保持区域的绿色底色、挖掘生态对生产的促进与庇护潜力,实现生态修复与可持续生产协调发展,是漫长维护期中需探索的重点。”徐欣认为。
大自然保护协会北京代表处对外事务总监徐欣在边会案例分享上发言。 尹灵 摄作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也是最早加入《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国家之一,中国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通过多年努力,中国有效保护了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74%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新增森林面积居世界首位,300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野外种群得到了很好的恢复。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伊丽莎白·穆雷玛指出,生物多样性是生命的基础,这正是本届大会主题的含义。我们必须确保地球生命得到妥善维护、妥善保护、妥善恢复,在可持续利用中公平合理分享相关惠益。
对于未来十年如何拯救生物多样性,世界资源研究所副总裁兼常务董事克雷格·汉森提出“生产、保护、减少、修复”的框架路径,这一策略不仅有助于满足人类需求和促进人类经济发展,也可保护所有形式的生命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这两个命题,从过去“二选一”的两难,到如今“1+1>2”的双赢,中国各地一直在持续探索着其中的现实路径和发展方向,也在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新征程贡献中国智慧。(完)
美国疫情再现激增之势,疫苗口罩仍是预防良方****** 中新网1月16日电 据英国《卫报》当地时间15日报道,近日,由于假期的到来、防疫心态的松懈和新冠病毒的不断变异,新冠疫情再次席卷了美国,引起了病例数的激增。但佩戴口罩、注射疫苗等预防措施仍然行之有效。 资料图:美国纽约曼哈顿14街一处新冠病毒检测站为居民做检测。中新社记者 廖攀 摄分析显示,美国本次的病例激增是整个疫情期间激增速度最快的一次之一,但目前仍未达到峰值。在过去一周,因新冠疫情死亡的人数上升了44%,从截至1月4日当周的2705人上升到截至1月11日当周的3907人。 新罕布什尔州医疗保健协会主席布兰登·威廉姆斯称,目前医院已达到最大容量。他表示:“无法确定此次激增的发展轨迹,但情况十分令人担忧。” 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估计,奥密克戎亚变体BQ.1.1和BQ.1以及快速传播的XBB.1.5导致了大多数感染病例。数据显示,美国东北地区超过80%的病例都由XBB.1.5毒株引起。 XBB.1.5毒株因其极高的传播性和逃避某些抗体的能力而引发关注。专家表示,接种二价新冠疫苗、佩戴口罩、通风、服用抗病毒药物等措施对于遏制疫情的传播仍然有效。 然而,马里兰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助理教授尼尔·赛加尔却表示,美国疫苗加强针的接种率“低得可怜”,抗病毒药物的使用率也很低。面对冬季激增,美国在口罩、疫苗和检测方面的规定几乎没有恢复,这给医疗卫生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医学和传染病教授斯图尔特·雷称,加强针,尤其是升级后的二价加强针,在降低严重疾病和死亡风险方面非常有效。然而,据统计,在五岁以上的美国民众中,仅有15.4%的人接种了升级的加强针。 雷称:“如果人们及时接种疫苗,那么一些严重的病例至少在某些程度上可以避免,因为接种疫苗仍是获得免疫力的最安全的方式。”他表示,越来越多的数据表明,反复感染新冠会增加短期和长期并发症的风险,包括心血管疾病、心理健康问题等。 报道称,由于官员传达的信息不准确,许多美国民众甚至可能还未意识到美国的病例数正在激增。面对新一轮疫情的肆虐,人们仍然需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