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友人体验牡蛎采挖。 林波 摄
据悉,海鲜米豆腐是奉化沿海地区一道独特的风味小吃,是春节家家必备的食品,为奉化乃至浙东所少有。
“非常鲜美。”今年30岁的李源(Nguyen Le)来自越南,是一名在中国学习的博士生,在体验完牡蛎采挖后,她把新鲜采收的牡蛎放进锅中,和米豆腐、肉丝、蛋丝等素材一起烹饪后,一碗热气腾腾的海鲜米豆腐就出锅了。
在李源看来,中国的年味从舌尖上就可以体验到,“麻糍的软糯、汤圆的香甜、海鲜的鲜美等,各种各样的味道组成了多元化的中国年味。”
咸齑黄鱼汤、笋干烤肉、贡品奉蚶……在章胡村文化礼堂,望着丰盛的菜肴,来自印度的Taiseer Hussain Nafea感受到了春节满满的仪式感,“春节汇聚了各种各样的美食,不仅人团圆,菜也‘团圆’。”
除了舌尖美食外,中国年味无疑也独具文化味。
“中国春节,家家户户都会挂红灯笼、贴‘福’字和窗花。”今年35岁的宝林(Paulina Kus Ariningsih)来自印尼,在她的记忆中,中国春节是热闹喜庆的,特别是春节期间,马路上也挂起了红灯笼,寓意着新年红红火火、福气满满。
将红色的竖条纸粘贴在灯笼的骨架上,再将光源放入其中……在宝林的手中,一个红色的灯笼雏形显现,“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了解中国春节,才能读懂中国文化。”
“我的爷爷来自中国,我们家还保留着春节发红包的习俗。”来自印尼的婉徽(Karen Chow)今年18岁,她告诉记者,每一年的春节,长辈们都会给孩子发红包,“春节那一天家里人也会聚在一起,团圆是我对春节最初的认知。”
事实上,从最初的穿唐装、吃汤圆、发红包,到现在的捣年糕、舞龙、舞狮,中国春节的年味和习俗正悄然在世界各地扩散、传播,“过春节”开始成为一种时尚和新的生活方式。
“我们举办这样的活动,希望加强与中外青年学子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在渔村的人情味中感受扑面而来的中国年味,感受元宵文化的独特魅力。”奉化团区委副书记袁静接受采访时如是表示。(完)
飞天圆梦 | “梦天”冲天!200秒回顾中国空间站极简史****** 碧海之旁,椰林摇曳 10月31日 当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冲上云霄 中国空间站 终于迎来了“梦天实验舱” 从“0”起步,到“一”字构型 再到L字构型 到即将形成的T字构型 这条圆梦之路中国走了整整30年
“中国人怎么不行啊? 我说外国人能搞的难道中国人不能搞? 中国人比他们矮一截?” 航天事业奠基人钱学森 当年的三连问如今得到了最有力的回答
从无人到载人 从一人一天到三人半年 从舱内到舱外 这条探索之路中国也已走过三个篇章 这条路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 空间站系统总设计师杨宏 深有体会,他说 “我们不能永远地跟在别人后面跑, 我们必须得要独立自主地发展自己” 他说 “只有身处其中,我才能够体会到, 真正什么叫艰巨,什么叫复杂” 翻看载人航天的高光时刻 每一幕都曾令人饱含热泪 那是航天人的奋斗 那是科学家的创新 那更是中国人升腾的希望
“我们非常有幸, 我们这一代人把载人航天三步走, 从头到尾每一步走踏实了。” 航天科技五院货运飞船系统 总设计师白明生如是说
三十年来 那些助力“飞天梦”成为现实的人 容颜已渐渐老去 可他们的目光始终坚毅 三十年来 无数热血青年加入航天事业 以梦为翼,叩问苍穹
如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即将迎来 第三个故事的终章 这是终点也是起点 因为,在更远的深空 终会留下中国人的足迹 科学顾问:杨宇光(国际宇航联空间运输委员会副主席) 出品:光明网科普事业部 监制:战钊 策划:宋雅娟 蔡琳 制作:简炜杰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 [责编:天天中] 阅读剩余全文() ![]() 大发平台地图 |